詞條
詞條說明
鍛銅的步驟 1、給銅板退火,為的是給銅板增加韌性 2、用清水降溫,冷卻 3、將需要制作的設計圖紙粘貼到銅板上,可以用膠水、膠帶。 4、開始是鏨刻,以鏨子直接沿著稿子打制輪廓線,然后根據設計者的思路,鍛打大致的起伏。 5、退火,將圖紙拿掉再進行退火 6、復刻、將銅板反過來再進行復刻 7、退火、冷卻,在將鏨刻好的銅板進行退火 8、找平,進行細致加工階段不斷正反反復捶打,包括進行肌理的處理。 9、弱酸
鼎是宮廷瑰寶,是政權、財富、**的*物,是青銅時代的精神所在,人們用它敬以香火,以乘先人之靈氣,富其生活,牢其基業,昌其事業,旺其家族。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,相當于現在的鍋,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。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里說:“鼎,三足兩耳,和五味之寶器也。”有三足圓鼎,也有四足方鼎。較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,后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。
紫銅浮雕是和鍛銅浮雕以及鑄銅浮雕一樣,銅浮雕的一種,是重要的銅雕工藝品種類之一。紫銅浮雕的起伏變化主要依靠實際體量的尺度,塑造手法與圓雕接近,較少對形象進行壓縮處理者為紫銅浮雕。 像古代希臘、印度的浮雕多屬于紫銅浮雕,它們基本上是簡單把圓雕形象配以底板放在同一平面展示,以適合建筑墻面的裝飾需求,所呈現的也是圓雕效果。古代埃及和中國的浮雕則多屬低浮雕,它較多地運用了繪畫的要素,以刻線、納光處理對體
王孫誥甬鐘為一套其中的一枚。這套編鐘共26枚,大的一件通高120.4厘米,舞修52.3厘米,銑間59.75厘米,重152.8公斤。小的一件通高23.35厘米,舞修10.6厘米,銑間12.25厘米,重2.5公斤。26件鐘形制相同,大小遞減。每枚編鐘上均鑄有銘文,銘文全篇共有113個字,4件合鑄一篇。
公司名: 唐縣匯豐工藝品廠
聯系人: 邸志峰
電 話: 0312-4980589
手 機: 13930252698
微 信: 13930252698
地 址: 河北保定唐縣河北保定市唐縣田家莊工業區
郵 編: 072350